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纪录电影《白马姐妹》:跨越24年见证白马藏族时代变迁

10月31日,纪录电影白马姐妹》在上海举行路演活动。总导演张同道与观众进行映后交流,分享了这部跨越24年纪录片的创作历程与幕后故事。影片以四川平武县厄哩寨白马藏族四姐妹为主角,记录了她们从1999年至2023年间的人生变迁,以及寨子从传统农耕狩猎到旅游开发、灾后重建的转型历程。


电影海报

《白马姐妹》不仅是一部记录白马藏族变迁的影像志,也是一场关于时间、文化与生命的对话。通过24年的跟踪记录,展现了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守与调适,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命力。正如张同道所说:“我们不是在与他们喊话,而是在对话。”


现场交流环节

从“意外”到“约定”

《白马姐妹》的拍摄始于一场“意外”。1999年,张同道为央视节目《中国文化之谜》采风,经人介绍来到平武县厄哩寨,原本目的是探寻三星堆文化的流向,却偶然发现了白马藏族这一独特群体。

白马藏族历史悠久,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这个族群有语言无文字,文化依靠口耳相传和身体实践得以延续。其中,“跳曹盖”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白马毡帽擀制技艺”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白马”之名的由来,主要流传两种解释:一是地名说,藏语中“白”读“bie”,意为藏族,“马”读“ma”,意为兵,合起来就是“藏兵”;二是服饰说,白马人头戴插着锦鸡颈羽或雄鸡白色尾羽的毡帽,据传这与吐蕃王朝时期锦鸡报警帮助藏兵避免突袭的传说有关。

寨中伍音早、晓小、小英美、金银早四姐妹因其突出的形象与性格,成为镜头聚焦的主角。“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并不真正理解白马文化,更多是带着猎奇的心态。”张同道坦言,早期拍摄注重仪式与表象,如除夕夜的“跳曹盖”等民俗活动,甚至动用大型灯光与摇臂,力求画面宏大。然而,由于语言隔阂与文化差异,影片在深度上仍有欠缺。


大姐和二姐

2003年,首部纪录片《白马四姐妹》在央视播出,并入选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白马人首次通过影像进入公众视野。此后18年间,张同道与寨子保持断断续续的联系,直到2020年8月20日,二姐晓小的女儿田冬梅一通电话打破平静:“叔叔,我妈妈找不到了。”


屋顶上的二姐

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冲毁寨子,道路与通讯中断。张同道立即带队重返厄哩寨,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灾后重建记录。这次回归,不仅促成了《白马姐妹》的诞生,也让他对白马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记录者”到“家人”

张同道在交流中多次强调:“心的距离决定镜头的距离。”他回忆,1999年初次拍摄时,镜头与人物之间有明显隔阂。“我当时问小英美话,她回得很短,表情也很冷。”甚至离开时,四姐妹的父亲——一位当过兵、见过世面的老人——虽口头表示欢迎,眼神中却充满不信任。

转机出现在第二年夏天。当张同道如约重返寨子,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你说话算数。”此后,摄制组住进村民家中,与他们同吃同劳。镜头逐渐贴近生活,甚至拍摄村民因重建补助分配争吵时,“镜头怼到脸上他们也不管”。


村民一起抬房子

2020年灾后,摄制组在泥泞中跟踪记录重建全过程:村支书小木他带头修路建房,四姐妹不断返乡参与劳动,村民从观望到齐心共建。2023年,一座现代化寨子在废墟上崛起,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通车,为白马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影片中展现的白马藏族传统文化令人印象深刻。白马人被誉为“人类活化石”,他们的舞蹈集舞、歌、乐于一体,既带有神秘的宗教气氛,又显示出浓厚的娱乐色彩。这种民族舞蹈成为他们没有文字的文化载体,伴随着民族的形成而诞生。

影片素材横跨24年,累计八年拍摄(1999-2002,2020-2023),后期剪辑耗时一年。团队最终选择以“灾后重建”为现在进行的主线,穿插20年前的生活场景,形成时空对照。

例如:大姐在2020年拆除烟囱时,画面切回1999年她安装烟囱的场景;三姐对着手机化妆的镜头,与1999年她用铅笔描眉的画面交织;二姐在废墟中捡起印有自己年轻时照片的广告牌,背后是1999年她背着南瓜走过的身影。

张同道表示,这种剪辑方式“让影片有了纵深,不再是平面化的记录,而是20年命运变化的呈现”。

此外,团队还抢救性记录了一批濒临失传的白马民歌。他们寻访寨中七八十岁的老人,恢复《太阳歌》《招魂歌》等古老歌谣。

影片开篇的《太阳歌》正是由此而来,歌词充满原始生命力,成为白马人生命哲学的写照:“人活一辈子,唱跳一辈子,只有唱和跳的欢乐才属于我们。生命如旅人,不唱不跳干啥?”


奶奶给孙女戴花环

影片中展现的白马人传统服饰也颇具特色。女子头发上装饰着圆形的鱼骨排,既有美观作用,也有辟邪之说。这些文化细节在影片中都得到了真实呈现。

从“奇观”到“生命哲学”

张同道在交流中反思,早期拍摄将“跳曹盖”视为奇观,而第二次拍摄才真正理解其文化内涵。


曹盖

“曹盖不仅是祭祀仪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特别提到影片中一组慢镜头:豁牙的老太太、笑容灿烂的年轻女子,在跳舞时“每个人都像被神光照耀”。他解释说,“跳曹盖”包含三重意义:

敬神,祈求白马老爷保佑一年平安;驱鬼,挨家挨户驱逐邪祟;狂欢,打破社会等级,实现情感释放。“在狂欢中,没有富贵贫贱、男女老幼之别。我可以往你脸上抹灰,你也可以把我抬起来扔在地上——这是一种彻底的情感释放。”

影片中还记录了白马人另一个重要传统——“圆圆舞”。这不是表演,而是劳作后围炉共乐的日常。古老的歌谣更不是标本,而是母亲哄睡孩子时的呢喃。这些非遗文化并非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融入生活、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路演现场,一位曾研究白马藏族通婚圈的观众表示,影片真实还原了白马文化,让他倍感亲切。

张同道回应:“我所有的片子都在与观众对话。我从不试图教育观众,因为观众永远比我聪明。”他强调,纪录片人的底线是"镜头不撒谎",而《白马姐妹》正是基于真实在场记录的成果。


现场观众提问

当被问及如何让被拍摄者在镜头前自然表现时,张同道分享了他的经验:“从开始不熟悉到最后能够友好相处,需要时间的积累。1999年拍摄时,镜头与人物有明显距离,但随着深入了解,镜头离他们越来越近。当我拍摄他们吵架时,镜头怼到脸上他们都不管。”

观看《白马姐妹》的过程,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影片不仅记录了四姐妹从青涩少女到成熟女性的人生轨迹,更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生存历程。从伐木为生到发展旅游,从传统山寨到通了高速的现代村落,影片展现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变迁,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现场多位学者参与交流。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石川结合汶川地震援建经历指出:“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修复,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型,这个过程充满矛盾与挑战。”

其他学者则指出,影片虽聚焦白马藏族这一小众群体,却呈现出生命的普遍性——灾难、别离、新生、重建,以及人性中的局限与光辉。

《白马姐妹》已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十四五”重点纪录片选题、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曾获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影片将于2025年11月5日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


上一篇:赵林山导演,您在中国更该穿防弹衣

下一篇:金最喜欢的58部恐怖电影

剧幕迷踪 剧光映画 中国编剧网 6V电影网 猫眼专业版 剧本之家 剧情吧 新剧观察 制片人内参 烹小鲜 阳光电影 剧情百科 新剧观察 剧本之家 电影蜜蜂 谷阿莫 剧本库 剧情库 影视剧本交易网 艺恩数据 电影蜜蜂 毒舌电影 微视影视 快手电影 影视帝国论坛 BT天堂 6V电影网 影视怪蜀黍 镜像娱乐 灯塔专业版 影视帝国论坛 快手电影 A4K影视论坛 电影天堂 编剧帮 网视互联 电影天堂 猫眼电影 电影港论坛 壹剧本 迅雷电影 蓝兔影评 电影FM 电影天堂 快手电影 Sir电影 A4K影视论坛 快手电影 影视飓风 狮子影评 剧情之家 剧本联盟 神工剧情 猫眼电影 巴塞电影 心跳剧情 龙门剧情 豆瓣榜单 娱乐资本论 豆瓣电影 电影天堂 解梦剧情 通城剧情 剧本库 1905电影网 剧情狗 再起剧情 6V电影网 小城剧情 剧情之家 导演帮 猫眼电影 剧情狗 追踪剧情 山麓剧情 高清MP4论坛 剑神影视 冰心剧情 B站影视区 电影天堂 娱乐资本论 虹膜 今日影评 猫眼电影 成名剧情 烹小鲜 豪侠影视 指影 影视工业网 通城剧情 影视大全剧情 中国影视评论网 战歌剧情 武林剧情 大师剧情 飘花电影网 破梦剧情 镜像娱乐 豆瓣电影 解梦剧情 风云剧情 电影最TOP 剧本联盟 水月影评 异童剧情 青春剧情 Sir电影 6V电影网 旋律剧情 艺生剧情 西洲剧情 光影剧情 制片人内参 院线剧情 情缘剧情 七星剧情 IMDb中国 乾坤剧情 电影港论坛 星途剧情 豆瓣电影 飘花电影网 电影蜜蜂 武林剧情 悲鸣剧情 成名剧情 时光网(Mtime) 情缘剧情 豆瓣电影 重铸剧情 星语剧情 恋爱剧情 狮子影评 星客剧情 战舞影视 生财剧情 香客剧情 破空剧情 小兵剧情 IMDb中国 影视剧本交易网 剧情解析网 华语剧本网 剧情百科 深焦DeepFocus 悲鸣剧情 光影剧情 乾坤剧情 剧情库 龙门剧情 光影剧情 壹剧本 迷雾剧情 追踪剧情 神工剧情 解梦剧情 镜像娱乐 医场剧情 破空剧情 网视互联 水月影评 云涌剧情 旅行剧情 Sir电影 旅行剧情 剧情吧 七星剧情 电影界 今日影评 电影首发站 院线剧情 天山剧情 黄历剧情 残影影视 影视怪蜀黍 剧集之家 影视剧本交易网 秘藏剧情 解梦剧情 MP4吧 雷心剧情 剧情迷